曾經一個億和馬云的賭局還未落下,這廂首富王健林又說賭局取消,并且說如果萬達和阿里一起做電商,那天下無敵?
會天下無敵嗎?京東怎么想?當當怎么想?聚美優品的鹽代還要混嗎?唯品會的股價還能嗖嗖的高漲嗎?
當然,最好的理解是,理論上的強大更多的是為了公關噱頭做準備;這也是萬達有錢說的一個重要支撐,外界都知道萬達電商對于人才的渴求,尤其是公關人才更是有200萬尋電商公關高手的說法。
話說自從王健林的所謂內部講話和50個億做電商的口號喊出來后,相關評價頗多,無論是看好或看衰,都對于萬達的線下資源的強大有所描述;那么萬達的線下真的強大嗎?萬達能否依賴線下反攻線上,實現電商平臺的強國夢?
可以簡單的來解析下萬達的電商強國夢的可執行性有多大?
1, 在商超&百貨領域,萬達是個loser
萬達的商業地產很牛,在全國遍地開花,如果往前10年萬達還是處于蟄伏階段,那么最近幾年就是萬達和王健林的豐收季節… 借助商業地產的布局,萬達的影院體系在中國的電影熱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,所以萬達電影才會在上下游都有布局甚至收購美國的院線,這是萬達商業地產在全國布局后的紅利。
但在商超領域,毫無疑問,萬達是個loser。應該這樣說,在一線城市,萬達的商超領域可以基本上宣告失敗,在二三線城市或許還有一戰之力…
萬達百貨和商場,無論是引入第三方還是自營的失利,一方面來源于行業性的不景氣,另一方面來自于萬達模式的粗放。
說到萬達模式的粗放,最經典的描述是,萬達在全國的高速發展是和一把手的任期密切相關的,所以萬達綜合體的項目周期是4~6年,甚至更短;業界流傳的段子也多是萬達牛逼的趕工期時間,以及為了領導的驗收甚至平地建過星巴克咖啡廳的傳奇…
但成熟和有競爭力的商業綜合體,可不僅是速度和有錢就可以搞定的,以北京為例,萬達廣場除了辦公和影院外,百貨和商超以及美食都是沒亮點;在北京更受歡迎的綜合體是三里屯、大悅城、藍色港灣等等….這些項目的運作周期可能會更長,也更精細,在運營領域也更考究。
當然,據說在二三線城市,萬達的路數和一線城市不太一樣,畢竟在二三線城市,萬達在招商等方便還是存在很大優勢的。
2, 電商是有錢就搞定一切嗎?
對于分析解讀萬達的電商戰略中,王健林說萬達有錢引發了很多媒體和自媒體的想象,從全球范圍內,電商都是個資本密集型的產業;但有句俗話說的好,“有錢不一定搞的好,但不會找錢那是萬萬不能的”。
萬達確實很有錢,王健林說“一年上千億的收入,幾百億的利潤“,聽起來很多… 但,這些錢都是“萬達電商”的嗎?這些錢萬達電商的負責人可以調用嗎?
顯然不是。
從亞馬遜到阿里,從京東到其他活的滋潤的電商,初期都是沒多少錢的… 比如淘寶,最初肯定比易趣的錢少,但易趣一度被淘寶打跑了;比如京東,一度錢要比蘇寧和國美少得多,但現在是蘇寧和國美在努力追趕京東的節奏,以免徹底掉隊…
而對于阿里和京東而言,早起錢是少得,但“找錢”的能力,和快速增長的能力則是他們的“法寶”。
這點,對于萬達,以及其他傳統行業要做電商的企業都是一樣,理論上的有錢其實并不僅僅是他們各自電商的錢,以及一把手雖然重視但并沒有百分百的投入,這些,都是包括萬達在內的企業進入電商的重要桎梏。
如果論有錢,銀行更有錢,但銀行們做電商也多數流于表面,雷聲大雨點小,不虧錢都算值了。
所以電商并不是有錢就可以玩轉的,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,真正考驗電商團隊的是“找錢”的能力,還市夢率的被追捧度,君不見馬云劉強東們的找錢能力決定了他們的現狀和未來….
3,“贏家通吃”理論的發揚和幻滅?
在電商以及互聯網行業,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就是,你做一款產品,如果BAT跟進,那么就是要作si的節奏。
這就是互聯網的“贏家通吃“理論,一方面這個理論有不少案例可以驗證;但另外一方面,雖然贏家們有流量有錢,但依賴模仿和跟隨通吃的時代似乎過去了?但BAT們的“通吃”升級版就是投資或者買下!
比如騰訊入股京東,百度買下91以及阿里入股微博和優酷,都是相關案例;但這一方面是贏家通吃理論的發揚,也又充分說明通吃理論的幻滅,沒有哪一家可以通吃線上線下和這個產業鏈。
萬達做電商其實也是同樣的邏輯,看好萬達的輿論認為萬達有N家百貨N家影院等等,也擁有諸多客流;但前文有描述,在諸多區域,尤其是北上廣,萬達的百貨競爭力基本歸零,影院的競爭力還不錯,但比如房地產界的強勢,萬達在商品流通領域競爭力不夠強也不夠大,基本上就是個“loser”!
而電商對于萬達而言,可能也就是個投入大但回報率不高的項目罷了。
所謂三年盈利的說法也不靠譜,無論是亞馬遜還是淘寶又或者京東,都還沒有實現電商盈利,至于萬達,更是僅限于YY罷了。
總體而言,看衰萬達的電商強國夢,投資50個億也就是個噱頭罷了,這50個億必然包括了諸多線下的費用,而不僅僅是線上的費用;說白了,萬達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,通過線下改造線上的路徑并不清晰,而通過線上改變線下,是正在發生的這個時代的潮流。
當然,這并不是說萬達在電商領域毫無機會,舉個栗子(可以吃的),大家可以看看靠譜嗎?
1、 萬達可以把萬達百貨打包賣給阿里或者其他什么電商,很便宜的就賣,把這些大電商拖入線下的泥潭;(當然,估計電商肯定不會買)
2、 萬達院線,可以考慮買下貓眼或者格瓦拉之類的app,甚至干脆并購豆瓣,這對于萬達影視娛樂的O2O有直接的推動力
3、 至于萬達電商平臺應該放棄,干脆買下幾個垂直電商,從小入手,以快打慢以點鋪面,說不定可以開創新局面;但這個一定要拋下萬達的光環,可以資本加持,但明面上一定不能有關聯。
或許這樣可以完成王健林的電商夢想。
就是這樣,諸位看官覺得如何?
掃一掃,或長按識別二維碼
關注艾瑞網官方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