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節當日,朋友圈最火的自然是各種曬“孝心”,所以有兩個段子特別流行:
段子1:中國哪里人最孝順?朋友圈里!
段子2:在朋友圈挑了一天的婆婆,眼睛都花了。誰家需要兒媳婦,這里有個原裝未拆封的兒媳婦,麻煩領走,謝謝!
很善意的調侃。對于不善于表達親情的中國人而言,能夠在朋友圈公開示愛父母,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。
但作為一個營銷人,有沒有關注到,過去幾年不斷升溫的“母親節”營銷,今年似乎有點不溫不火?這是為什么?
說到節日營銷,和諸多節日一樣,都是西方的舶來品;但到了中國還是很有些中國特色的,可以來看看品牌營銷比較重視的節日:
來自西方的:圣誕節、情人節、萬圣節、感恩節、母親節、元旦…
傳統節日:端午節、中秋節、春節(傳統三大節)..
以及介于中間的五一和十一的長假。
如果給節日營銷排個序的話,排在頭牌的可能還不是這些節日,很有可能是電商制造的節日:雙十一,呵呵。
回到主題,為什么感覺今年的母親節不太火熱?
第一個原因是不是經濟預冷?這個可能要看整體的消費數據。
另外一個,對于中國人而言,自從改革開放后,越來越多的家庭是分離的,不在一地談何“營銷”?
第三個原因,傳統的中國節日和西方的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等,其實都略有雷同,而且缺少儀式感。
節日營銷最重的是哪個?圣誕節,情人節和越來越熱鬧的萬圣節;這個不僅是因為商家最熱衷借這兩個節日營銷,而且這兩個節日在中國是以狂歡為主,很有儀式感,自然是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。
除了以上諸多因素之外,從營銷的角度來看,越來越無趣的內容和方式也是母親節營銷預冷的重要原因。
創意多雷同 扎堆線上流于形式
“對媽媽說‘我愛你’,她們居然這么回”……點開各品牌主的微博微信“感恩母親”的各色海報和長圖,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部分,第一部分就是曬曬網友們向母親大人的問候,及其收到的神回復;第二部分主要為各家商促銷優惠資訊。
前幾年看到有關問候母親的各種感人片段,還可以讓很多網友產生轉發念頭,可是今年還是如此,想必很多網友轉發此類推廣內容的念頭蕩然無存,分享的文章內容基本雷同,少有原創,無論海報還是長圖流行形式。無論是品牌方還是營銷機構,基本上在這個節點上很疲憊。
營銷過度后回溫 親情陪伴離中國人太遠
古話說得好:父母恩情重,恩深報實難,然而“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”,母親節不是鑼鼓喧天、廣而告之的商業節日,而是子女孝順母親的具體、實在的日子。但這一天很多人沒有時間和條件做到:
“回家去幫母親干點家務、聽母親拉拉家常,給母親一個擁抱;不能回家的人給母親打個電話,問問近況,或者捎去自己對母親的思念和祝!
親情陪伴離大多數中國人太遠,真實的可能是被父母無數的催催催以及諸多雞毛蒜皮的小矛盾等等。
但這并不會改變母愛的偉大。較之前幾年母親節營銷熱的降溫,可能現在的預冷才是這個周日的日常吧。
最后,不可免俗的給所有偉大的女性們送去祝福,如圖。
掃一掃,或長按識別二維碼
關注艾瑞網官方微信公眾號